總算在過年結束前一天,把馬鈴鼠生出來了!(不過還沒生完,還有很多批⋯⋯)
版印年畫來到第五年,一年一張聽起來很簡單,但每年都有不同的瓶頸。今年除了造型和印製方法一直搖擺不定外,再來就是時間和空間大多綁在學校,無法在工作室一張一張的印。
所以決定改用最愛的拼貼,色票一樣是版畫印的。想說一旦色紙和零件都準備好,就不用侷限在特定場地,又可以利用零星的時間,在家看電視也能做(家庭代工的概念)。
不過我總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,以「批量 (batch production)」的方式生產馬鈴薯,還是一樣超級慢。
因為就算零件都準備好了,哪一顆馬鈴薯配哪一雙眼睛、哪一顆鼻子、哪一張嘴巴又哪一雙耳朵,都可以喬很久,一定要喬到他們看起來都對了,才可以。
所以即便是批量生產,但還是一個一個客製的,每一顆都不一樣。
不過這也是我想說的,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馬鈴薯。
我想到種花生的朋友說,曾經有一個客人反應那年吃到的花生變小,他們就會去跟客人溝通,農作物本來就是大自然的產物,會因為天候和種種因素而改變,因為不是化學也不是人造的,不可能會一模一樣。
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,我們都太習慣於統一規格、制式流程,一下子生活中有什麼不同就會大驚小怪,忘了這種天生的差異性和獨特性。
又想到 Agnes Varda 的《艾格妮撿風景》,我在大學時看了這部紀錄片,非常喜歡,還上網找了很多劇照,印下來好好地貼在我的Sketch book上,當時找的劇照就是馬鈴薯的照片。
片中拍了馬鈴薯田在收成和篩檢上市的過程中,一些長得太大、太小,形狀太奇怪,顏色過青的馬鈴薯,都會被淘汰當成廢棄物(有25噸),於是就會有拾荒者去撿拾它們。艾格妮也撿了一些,是愛心形狀的馬鈴薯。
這位我好喜歡的導演去年過世了,所以我也要做一顆愛心形狀的馬鈴薯獻給她。
我還想起,年輕時因為太愛吃馬鈴薯(現在還是喜歡),曾經有個願望是要開一家只賣馬鈴薯餐點的店。
原來關於馬鈴薯,還可以想起那麼多事。
2020,用馬鈴薯來祝福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們,謝謝你們一路上的陪伴,讓我們再一起加油下去。